“元智”医疗大模型在上海发布 解锁智能医疗未来新图景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4月11日电(记者 孙青)在人工智能技术(AI)浪潮推动下,智能体将如何改变医疗行业?在2025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举行同期,联影创新大会发布了“元智”医疗大模型,并同步推出覆盖影像诊断、临床治疗、医学科教、医院管理、患者服务等多场景的10余款医疗智能体。
如今,越来越多的医院已完成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本地化部署,但在很多医疗场景中,通用大模型的性能还远未达到临床应用要求,因此需要专业团队打造垂类多模态大模型,以满足复杂多样的医疗需求。为此,联影凭借在医学影像设备和“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创新优势,研发出“元智”医疗大模型(uAI NEXUS)。它吸收了通用大模型在处理自然语言、长文本方面的最新成果,并通过垂域专精、私域知识微调,实现了与医疗场景的深度适配。
基于数千万级医疗影像数据和数十万级医疗级精细标注数据训练打造的“元智”医疗影像大模型,不仅能支持 10+影像模态、300种影像处理任务,在处理诸如复杂病灶诊断、器官分割等关键任务上,模型的精准度测评已超过 95%,性能大幅超越此前行业最优模型。
“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将重构未来医疗范式。”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在主旨演讲时表示,大模型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参数竞赛”,逐渐转向围绕“生态协同和场景落地”的下半场比拼。未来由文本、影像、混合模型能力驱动的大模型基建,将有可能全面重塑AI产品的应用形态,最终将智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据介绍,这是一个包含文本、语音和视觉理解能力的多模态大模型。“元智”医疗文本大模型接入deepseek后,它的复杂推理和文本处理能力大幅提升,能高效响应医疗场景需求,而且参数量较小,适合医院进行本地化部署。语音大模型具有医疗术语精准识别与智能声纹分析能力,经过丰富的医疗场景语料训练,即便在嘈杂环境和复杂对话中,仍能精准识别科室、检查、药品和疾病症状等专业术语,支持多人同时对话场景下的身份识别,与医生高效协作完成任务。视觉大模型在4D建模等医疗场景中,可通过高速电影级渲染技术,精准描绘人体器官和组织分割面,展现出临床与科研价值。
根据不同医疗场景的需求,“元智”医疗大模型已孕育出十余款医疗智能体。在影像诊断领域,“影像全智能体”打破了传统AI“单病种、单应用”的局限,凭借海量跨模态医学影像数据与文本数据训练,构建起一套更全面、专业的影像智能体诊断范式。在放射科,基于影像大模型的智能体仅需一次胸部CT扫描,就能自动进行胸腔、食管、纵隔、气管与支气管、肺部、骨骼、心脏与大血管等部位37种胸部CT常见病种和异常的检出。
智能体还颠覆了传统的阅片工作流程。过去,医生在影像工作站完成病灶分析后,要切换到独立报告系统进行文本录入,操作流程繁琐。而现在,医生可通过语音方式完成“诊断报告智能书写”,从而大幅减少重复性操作,提高诊断效率。
据悉,应用于患者服务、医院管理等场景的智能体也已推出。“有爱小山—病历助手”可一键生成多种类型的医疗报告,已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落地应用。“设备管理智能体”能帮助医院管理者全方位掌握设备的生命周期和运行情况,对可能发生的设备运行故障作出预警并给予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