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Surgery, UBE) 是一种创新的脊柱微创技术,通过单侧两个微小切口(约0.8-1.0cm)分别建立观察通道(内镜视野)和操作通道(器械介入),利用天然解剖间隙进入病变区域,实现精准减压和修复。
UBE的核心特点
微创性:切口小、出血量少(通常<50ml),对椎旁肌肉和脊柱结构的损伤显著低于传统开放手术。
双通道设计:观察通道提供放大且清晰的术野(内镜+持续生理盐水冲洗),操作通道支持多种传统器械(如磨钻、射频刀头、椎板咬骨钳等),灵活性高。 适应症广泛:适用于颈椎、胸椎及腰椎的退行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尤其适合需保留脊柱稳定性的病例。 快速康复: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患者术后1-3天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缩短至3-5天。
传统UBE手术的难点与挑战
尽管UBE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但在传统操作中仍面临以下核心难题:
解剖定位复杂
多节段处理困难:多节段腰椎管狭窄需反复调整切口位置,中间切口需同时兼顾上下节段的观察与操作,易导致定位偏差。
责任节段判断:术中需精准识别压迫神经的“责任节段”,依赖医生经验,误判可能引发减压不彻底或过度。
术中操作风险 硬膜囊与神经损伤:硬膜粘连、黄韧带钙化等因素易导致硬膜撕裂(发生率1.9%-5.8%),术中出血或碎屑遮挡视野时风险更高。 减压不彻底:狭窄区域显露不足或器械角度受限可能导致残留压迫,术后复发率达1.29%-16%。 技术学习曲线陡峭 双手协调要求高:需同时控制内镜视野与器械操作,术者需适应“手-眼-脑”协同模式,学习曲线约24-54例才能熟练掌握。 空间感知挑战:镜下操作缺乏立体感,易误判器械深度或方向,增加神经损伤风险。 术中效率与辐射暴露 传统UBE依赖频繁X线透视定位,术者与患者辐射暴露增加,且延长手术时间(单节段约60-90分钟)。 维卓致远星航导航系统的技术突破 星航骨科手术导航系统通过多模态影像融合、AI算法及亚毫米级光学定位技术,显著优化UBE手术流程,具体改善如下: 术前三维精准规划 基于患者术前CT数据生成三维解剖模型,AI快速自动分割单椎体并规划最佳入路,规避血管、神经密集区。 支持多节段手术的通道位置模拟,通过“减压窗”概念优化切口布局,兼顾观察与操作需求。 术中实时动态导航 亚毫米级定位:光学追踪系统实时反馈器械位置、角度及深度,误差<0.1mm,显著降低硬膜撕裂风险。 多模态影像融合:术前三维CT与术中实时二维影像融合,术中可同步显示三维模型、MPR(多平面重建)及实时X线影像,解决镜下视野受限问题,提升减压彻底性。 效率与安全性提升 辐射防护:导航引导下透视次数减少50%-70%,缩短手术时间。 缩短学习曲线 导航系统提供标准化操作指引,降低对术者经验的依赖,新手医生经过10-20例培训即可掌握复杂操作。